广汽的2022
2022年的广汽,迎难而上,创新变革,自主崛起,合资领跑,规模与效益兼具,体系优势凸显。智能化+电气化、数字化成果行业领先,正在向科技型企业稳步迈进。
2022年是广汽“十四五”规划“1615战略”实施的第二年。广汽集团董事会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抓改革、定方向、促发展”三件大事上。
在疫情和供应链的风险施压下,广汽集团业绩仍然过硬。广汽集团管理层认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形势仍然非常明确。围绕绿色低碳和智能化价值的竞争,已经转变为核心技术竞争、集群竞争、生态竞争。广汽因此对“十四五”规划做了一些调整,以期尽快在产品、产业链、技术方面确立优势。
2021年广汽集团产销分别为213.81万辆和214.44万辆,如果挑战2022年同比增长15%,意味着产销在246万辆左右。
而2022年1-11月,广汽累计产销分别达到228.02万辆和222.78万辆,分别增长21.9%和16.6%。展望第四季度,广汽全年产销同比增长15%的目标仍没有变。
这意味着,只要保持惯性,246万辆没有过大问题。而保底目标235万辆,基本板上钉钉。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年初说,他宁可保守一点(把增长率压得比较低),走得稳一点,2035年500万辆也有保障。现在看来,即便这些风险因素产生了无法忽略的干扰,但广汽仍然能实现自身的年度销量目标。
当然,伴随“2035目标”的还有万亿营收。汽车业竞争热点轮换加快,技术升级速度也在加快。规模本身就说明了在竞争态势中占优,规模就是“战略稳定器”。
而且,国内合资企业,大多“偏科”,要么合资优秀,要么自主更佳,而广汽属于两手都硬的少数派。
今年1-11月,广汽丰田表现抢眼,累计销量93.908万辆,实现了27.6%的同比增长,领先于主流合资企业,达成百万产销目标丝毫没有压力。增长率如此之高,不是某一爆款能够扛起来的。凯美瑞、汉兰达、赛那,在11月总销量3.2万辆,“大级别”上有这样的群体竞争力,广丰底蕴确实深厚。
广汽本田1-11月产量超71万辆、销量超68万辆,其中第十代雅阁1-11月累计销量已突破20万辆。
广本今年电动化转型步伐提速,全新电动车工厂项目正在推进,全新电动品牌e:NP1有望进一步爆发。在“车生活全价值”赋能下,广汽本田智能化、电动化技术持续进化,迈入广汽本田史上更强智能化、电动化科技新阶段。
因为供应链严重短缺,今年广汽本田产能减产,经受了太多困难和挑战,但同样守住了基本盘,整个价值链体系稳健运营。
广汽三菱仍在SUV领域继续深耕。近日,广汽三菱全新欧蓝德正式上市,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借助新车效应,广汽三菱销量或得到进一步提振。
今年,广汽集团对两个运营不利的合资项目,实现了“出清”,即广汽菲克项目和稍早一点的广汽讴歌。
广汽讴歌是平滑过渡,2023年起,广汽本田不再生产及销售讴歌品牌的现有产品,将充分整合广汽讴歌品牌资源,加入到电动化事业中。虽然经营不利,但合作问题处理得比较干净。
而广汽菲克就不同了,最终走的是“向法院申请破产”的法律流程。之所以处理得比较僵硬,原因就在于,Stellantis CEO唐唯实采取的“麦克风外交”手段,即屡次通过公开放话,胁迫伙伴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虽然广汽方面去年发声明,断然否认了唐唯实的说法,但仍然秉持“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并未单方发表任何消息。但无言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态度。这一部分合作,已经变成负资产,早点摆脱,其实有利于广汽集团的发展。
广汽今年业绩骄人,其自主板块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传祺和埃安两大自主品牌是广汽旗下的双子星座,今年的声势丝毫不弱于合资。
今年1-11月,传祺累计产销分别为33.88万辆和32.4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3%和11.1%,累计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销量;而根据广汽埃安最新发布的数据,埃安1-11月累计销量超24万辆,同比增长128%。
在自主创新的“强链”方面,广汽集团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围绕ICV+EV+XEV产业链,深度布局一系列研发技术和产业应用。如今,这些创新成果,集中体现在广汽集团的两大自主品牌的业绩成功之上。
传祺和埃安因此都形成了更完善的产品阵列,既有走量的主流产品,也有小众市场的宠儿,还有提升品牌形象的性能之作。
传祺走的是智能化+电气化路线。从高举性能大旗的影酷EMKOO、影豹EMPOW和商务场景的M8、M6到SUV高端旗舰GS8,近年来传祺在多个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布局。
传祺甚至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赛道,即影豹系列,打的是运动型轿跑。而今年新上市的影豹混动款,进一步强化了性能。这一连串的快速品类推进,令竞品很难在同等条件追上传祺的脚踪。
品类布局的路不止一条,埃安就走了另外一条路。舆论往往认为,埃安的产品调性,走的是智能化+电动化路线。这不能算错,但几乎所有的电动车品牌都有类似的调性,这种判断不足以表征埃安的产品路线。
埃安在技术上更强调电池安全和产品可靠,在时机没有成熟之前,并不急于上攻,而是先谋求夯实主流产品阵营。
AION S Plus、AION Y Plus、AION LX Plus、AION V Plus在各大城市几乎均匀分布,并不过分下沉到三四级市场。分布均衡体现了埃安产品实际上已经被挑剔的一线购买力所接受,摆脱了B端产品为主的打法。
今年埃安是少数几个有望完成全年任务预期的电动品牌之一。考虑到今年从年初到年尾一系列干扰,能做到这一点,埃安的品牌已经立起来了。这是客观可以观测到的现象。
今年9月,埃安发布了新LOGO“AI神箭”,并推出高端品牌Hyper昊铂,旗下首款车型——超跑Hyper SSR同时发布。
这一举措令人意外,广汽集团没选将自主豪华品牌置于集团直管之下,而是放在埃安旗下。这无疑透露了埃安做大的目的,埃安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新能源品牌,而是向着科技公司运营转变。
品牌的前卫是产品,后端“战略支援”则是技术储备。自2019年广汽科技日起,广汽就连续发布技术成果。这些成果不是实验室产物,而是已确定进入商业化部署阶段。
这再次体现了广汽的务实风格,技术拿出来亮相,前提是必须证明能在量产车上大规模部署,即在商业上可行。
2021年,广汽集团推出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超倍速电池技术和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三大原创电池科技,轰动一时。
而今年的科技日上,基于微晶技术的超能铁锂电池技术,又在业内轰动。原因主要在于,这项技术不但突破长期徘徊不前的体积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瓶颈(相较于市面上的磷酸铁锂电池,微晶态电池体积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提升20%),而且有助于改善磷酸铁锂电池放电曲线平、低温性能劣于三元的问题。
广汽集团并不把全部精力放在前沿技术“炸场”上面,其工程思路也颇有独到之处。传祺引以为豪的钜浪混动,已经适配了几乎全系新车型。事实上,平台化动力组合,适配所有XEV。而且,钜浪还将触角延伸到氢动力,迈向终极减碳的目标。传祺的自主混动,短短几年间就兑现成为品牌价值。
动力技术只是广汽抓手之一。已得到广泛应用的ADiGO智驾互联ECO,今年再度迭代新版本。
而“ADiGO”其实包括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功能域。L2++辅助系统搭载在新AION LX上,自研的L4 Robotaxi已开展常态化示范运行。在“如祺出行”的业务基础上,广汽正在摸索规模化无人驾驶商业运营的途径。
曾庆洪表示,广汽的研发投入要加大、要转型,重点在于核心技术的掌握。广汽目前正在组建包含2000多名软件工程师在内的信息研发技术队伍。广汽研究院组建智能网联技术中心,不但有中国团队,也引进海外智力。
广汽孵化的另一个创新项目“巨湾技研”,也已成功实施A轮融资。当前,巨湾技研”正在聚焦新能源汽车XFC(eXtreme Fast Charging)极速充电技术等前瞻技术的研发。假以时日,先进充电技术将改变超级充电的布局。
在广汽集团的大本营,广汽投资先进基础设施的想法,随着新能源产品的攻城略地,而变得迫切起来。
广汽的研发、技术积累和产品阵列,从来都是一盘棋。彼此不仅有连带关系,而且正在构建网格式棋局。厚积而薄发,此击而彼应,有些战略布局,外界可能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出端倪。
但大企业的优势则是强化顶层设计。对手在诸多可能性中间兜兜转转,发现巨头们早已设置力量投射区域和后手。广汽喜欢下大棋、广布局的战略风格,在曾庆洪掌舵期间,表现得更加明显。
今年7月,曾庆洪曾在公开场合称,现在电池价格太高,主机厂在给上游打工。很多人当时理解为简单的抱怨。现在回过头来看,曾庆洪当时说广汽打算“做电池”是远期的规划。
没想到,10月广汽就注册成立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投资109亿元。不做则已,做就做大的。
而前面提到的“巨湾技研”,也提供了支持快充技术的电芯,项目总投资36.9亿元。广汽垂直整合供应链的速度,简直令人瞠目。
其实此事早有端倪。2021年10月广汽集团董事会就通过了《关于自研电池试制线建设项目的议案》,同意子公司自研电池项目实施。而此时广汽已经具备了量产电池的能力。
今年3月,广汽埃安动力电池试制线年底将投入运营,生产海绵硅负极片电池和超能铁锂电池。广汽的“中子星”战略,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自研电池上车的计划,唯一目标就是先进电池技术的量产。
可以看出,广汽的整合动作匹配了新能源扩产计划。广汽埃安今年的20万年产能已经拉满,而第二工厂新增的20万/年产能10月也已到位。如此算来,明年只是埃安这一块,电池需求量就达到25-30GWh。广汽围绕铁锂电池做技术和产能布局,刚好赶上埃安扩产,踩上广汽新能源扩张的节拍。
电池供应商也在大幅扩张产能。广汽将自产、合资合作和采购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在价值链上对冲采购成本提升,还能在关键时刻对电池保供更有底气。广汽积极投资电池的目的,就为了拉升产品的成本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实现与强大的对手对垒的期望。
在资本运营“补链”方面,广汽集团深入挖掘新兴起的产业资源,围绕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核心零部件、生态能源等领域积极开展投融资,先后参与投资粤芯半导体、中航锂电、地平线月,广汽集团与广州产投集团达成战略协议,双方组建300亿级产业基金,支持广州汽车制造业升级,在广州形成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为此,双方一同搭建“链主企业+产业基金+龙头项目”联动模式,投资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具备产业协同效应的优质项目,重点推动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汽车芯片等领域的新产能、新技术、新模式落地广州。
因此,广汽集团的“新四化”规划,涉及到诸多的基本的建设投资,就不再由广汽自己一力推动,而是联合实力强大的广州产投,共建生态链。此举无疑将广汽集团的业务根基扎得更深、更稳固。在广州国投平台的支持下,广汽集团对供应链垂直整合进程,推动得更加顺畅。
技术研发的爆发力,一方面取决于“硬件”,即资源调动、人才队伍组建和资产金额的投入;另一方面取决于“软件”。
后者在于,如何用先进管理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整个组织变得高效。很多企业经营者往往忽视后者,而后者则相当于练内功,不易见功,只有长时间坚持才可能体现。
广汽集团推行的一系列数字化管理手段,坚持了体制牵引,首创统一组织两级架构、统谈统签等体制,该实践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标杆项目”中广东省唯一项目。
数字化管理,营销改造最快,最容易看到效果。广汽在传祺品牌当中,率先建立“车型总监制”改革,实际上的意思就是项目制,将车型成功与团队激励绑定,影豹出人意料的市场表现,是该制度小试牛刀的结果。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3年前写了篇文章,叫《营销金三角》。这里面的思路,就成为广汽集团营销数字化的纲领。即改变“厂家-经销商-客户”直线型营销模式,转变为三角形模式,主机厂同时与经销商和客户建立深入联系,即将营销转变为“直联、直服、直营”。
这里面的核心思路,是客户不再简单被动接受信息,而成了能向主机厂反馈意愿、影响设计走向的重要角色。传祺的影豹新晋版本,就满足了年轻人对一辆10万元级运动轿车的全部幻想。
从工程师视角转向用户视角,心理关不容易过。以前总觉得客户外行,不懂设计,但实践证明,只有将客户普遍愿望落实到专业设计上,才能成就优秀的产品。
营销数字化的厉害之处在于,基于大数据收集并分析的产品定位、目标人群画像、车型技术特点,远比之前的详尽、贴合实际,更有可能得到市场积极的反馈。
不仅在营销端,集团和子公司两级架构,都实现了数据平台互通、全系统数字化平台打通,数字流程全员参与。在广汽埃安,从总经理到一线的担当,任何一个人都有数字化创新目标,以业务视角与数字化团队合作共创。
在消费端,基于数字化营销和经销商运营,为广汽车主和潜在客户提供更多服务的大会员体系也已在路上,在传统的销售与售后之外,找到更多连接用户的方式。现在,来自用户的车联数据,转化为AI训练成果,让业务团队得到更多创新工具。
来自财务、人力、办公OA的数据,都被融入整个集团的数字化体系当中。建设广汽云数据中心(一期已发布),已有集团总部、广汽乘用车等8家企业的关键业务系统落地广汽云。
如今,广汽数字化的第一个三年计划已经接近尾声,数字化系统搭建成功。第二个三年计划已经在今年下半年启动,通过建立“五化两平台三生态”,实现“数据驱动的科技广汽”目标。
经过数字化改造之后,广汽的制造底色仍旧过硬,其数据驱动的内核,已经悄然地改变了广汽集团业务决策和产品逻辑。不知不觉间,广汽迎来了脱胎换骨般的进化。
从技术到产品,从数字化营销到一系列投资,而广汽今年的大动作,莫过于资本运营。
埃安A轮融资实施速度,又一次刷新认知。8月26日,埃安“引战”增资在广州产权交易所挂牌。9月6日,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0月20日,广汽就发公告称,埃安A轮融资完成。从挂牌到拿到资本,只花了55天。埃安融了182.94亿元,对应17.72%股份,这样一来,埃安估值达到1032.39亿元,接近了广汽集团的A股市值。可以预料,等到真正IPO的时候,很也许会出现子比母大的现象。
而且,埃安融资对象十分普遍,有53家之多,投资者趋之若鹜。但广汽集团仍直接及间接持有广汽埃安76.89%股份,为控股股东。
53家战略投资者当中,深创投、广州产投集团、人保资本、中信金石、国调基金等国字号领投参投,埃安融资再次得到了深圳国资委、广州市政府的战略性支持。
2022年,是汽车业遭遇空前内外部挑战的一年。疫情带来的持续影响,差不多贯穿了全年。
和往年相比,广汽供应链更加健壮,其资本运营搞的有声有色。新豪华自主品牌发出诞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合资品牌表现更加稳健,竞争力卓然。自主品牌、技术积累、产品规划,以及内部架构管理,都上了新台阶。
自主崛起,合资领跑。25岁的广汽规模与效益兼具,呈现可持续发展形态趋势,体系优势凸显。更重要的是,广汽在汽车业百年变局中,智能化+电气化、数字化转型阶段成果行业领先,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稳步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广汽高层将目光放在了数年、十数年之后,以战略为牵引、以技术研发为导向、以体制变革为基轴,实现产品和服务体系、企业架构革新,强化产业链布局。
与其它企业不同,广汽的转型战略,不但起步早,科学布局,更是衔接未来目标与当下的途径,广汽在“研、产、销、服”几个板块所做的努力,让路径变得更具现实性与经济性。
广汽集团管理层认为,长远目标和当下目标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扎实、稳健地实现当下目标,是支持长期目标达成的必然道路。
长期目标的制定既考虑了行业及企业长远的发展,也对自身成长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要求;短期目标的制定及达成,则是对长期目标的有效分解,推动短期内的能力提升、资源积累,为长远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些改变,外界一望便知,有些就不那么容易感知。重要的是,经过这一年的考验,广汽集团仍然有望实现所有预定经营目标,为实现中长期规划,打下了基础,坚定了信念,鼓舞了干劲。面对2025和2035战略目标,广汽集团更充满自信。(本文原载于《中国汽车界》杂志2022-12月刊)【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没有经过授权不得转载。
介绍: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执着专业媒体的坚守,专做有温度的行业解读。展示汽车行业先锋风采,还原汽车产业真实动态,传播汽车核心文化理念。这里,汽车行业唯一的人文之地!